3月13日上午,新疆大学档案馆与新疆大学图书馆顺利完成古文献资料的移交工作。此次移交的古文献资料共计233部、244册。
这批古文献资料是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自2014年起在解放楼二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馆的文献厅进行保存与陈展,2024年11月21日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馆一起移交至档案馆进行管理。
这批古文献资料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价值,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前身原中文系和中亚研究所从南北疆地区广泛收集了这些古文献,内容涵盖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学科领域,展现了新疆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成就与社会风貌。它们不仅是多学科研究的珍贵资料体系,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见证,蕴含着新疆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多维学术价值。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古文献存在书名记录不全、内容尚未解读、腐蚀老化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价值的充分发挥。加之,档案馆目前缺乏保存古文献的专业硬件设施,为了更好地发挥这批古文献在教学、科研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经过档案馆与图书馆多次讨论研究,决定将其从档案馆移交至图书馆古籍文献馆进行保存与管理。
为了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馆和图书馆双方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档案馆工作人员在移交前对文献进行了多次清点和整理,确保每一件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月5日,档案馆和图书馆双方工作人员共同对这批移交的古文献及目录进行了细致的清点核对。在移交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秉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为古文献资料的安全移交及在科学研究价值的有效延续方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次移交工作的顺利完成,意味着这批珍贵的古文献资料将在新疆大学图书馆获得更为科学、专业的保护与管理,其蕴含的巨大价值也将得以更充分地挖掘与展现,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研究素材。同时,档案馆也将借此机会,提升各类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继续加强与校内各部门的合作,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贡献档案力量。
(文/图:吐尔克扎提、蔡晓璐 编辑:郭燕 审稿: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