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大学校史馆迎来了一件意义非凡的历史档案——一张1948年(民国37年)新疆学院时期的注册证。这张注册证不仅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更是新疆学院办学历史和学科建设的生动缩影。
胡丕显是谁?他的故事从这张注册证开始

注册证正面
这张注册证属于当时新疆学院土木工程系四年级学生胡丕显。在注册证的正面,我们可以看到“新疆学院教务处注册组”的印章,注册证的编号是第005xx号。

注册证内页
注册证内页的信息显示:胡丕显的学号为3405,籍贯是辽宁省沈阳市,是新疆学院时期土木工程系四年级学生,学籍类型为正式生,结合内页右上角的“民国”“年度”字样,胡丕显第四学年上学期的注册日期为民国37年(1948年)9月16日,下学期的注册时间为民国38年(1949年)3月10日,并有时任主任的印章。
通过注册证上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出胡丕显校友的入学时间是1945年,毕业时间是1949年。据新疆大学校史记载,1949年与胡丕显同时毕业的还有土木系胡丕承,目前尚不能证实胡丕显和胡丕承是否为兄弟。
注册证上的两位老师:新疆大学学科发展的见证人
注册证上的两枚印章引起了校史馆工作人员的注意。民国37年(1948年)9月16日的注册日期处钤有“冀绍儒”的印章。据《新疆大学大事记》(1935—1995)记载,冀绍儒时任新疆学院中文系系主任,1948年5月担任新疆学院教务主任。
民国38年(1949年)3月10日的注册日期处钤有“王曾贻”的印章。王曾贻是新疆数学界最有名望的学者之一,精通英、俄等四国语言。他于1942年从西南联大数学系毕业,1945 年来到新疆,担任新疆学院副教授、副教务长,一生致力于教学和空间理论的研究,发表了《直观有界与包囿拓扑》《虑子与包囿》《对称M——阵的Jacodson分解、算法和应用》《辐射阵谱半径的估计》等多篇论文,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拓扑空间》。据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原书记郭公介绍,王曾贻教授是新疆大学数学学科奠基人之一。1978 年,陈德璜教授与王曾贻教授共同创建了数学系第一个硕士点(基础数学),这也是新疆大学第一个硕士点。
注册证的奇妙之旅:从社交平台到校史馆
这份珍贵的注册证最早发现于社交平台,校史馆工作人员经过多方沟通与协调,最终由我校2021级法律硕士毕业生目前任职于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的张勤政出资购买,并以他本人及导师新疆大学法学院教授任丽莉的名义共同捐赠。
为什么说这份注册证是校史馆的“宝藏”?
1924年成立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是新疆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新疆大学的历史起点,之后历经新疆俄文法政学院、新疆学院、新疆民族学院、新疆大学几个历史时期。
胡丕显在新疆学院就读时间为1945年-1949年,这段时间,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新疆学院陷入困顿之中,面临“经济问题及师资学生来源等诸多困难”,在学院院长包尔汉和副院长涂治的努力下,新疆学院坚持办学平稳过渡,克服诸多困难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新疆大学校史研究会会长于付恩说:“这份注册证作为新疆学院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不仅记录了学生的学习经历,还记录了学院的师资情况,见证了新疆大学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的教育初心。”这份注册证的入馆填补了校史馆新疆学院时期馆陈档案信息的空白,将进一步丰富校史馆的馆藏资源,为研究新疆大学早期办学历史提供了珍贵实物依据。
校史馆将进一步加大对新疆大学历史物件、文献资料的征集,以更多有温度的历史物件和文献资料更全面展示新疆大学办学历史,丰富历史细节,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为新疆大学的红色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胡丕显还有多少故事没被发现?
胡丕显毕业后去了哪里,他曾经从事过什么工作?目前,工作人员没有查询到更多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在《钱三强书信集注》一书中收录了一封“胡丕显致钱三强”的书信,这封写于1990年12月25日的书信中,写信人胡丕显自称是钱三强的“过去的最基层的部下工作人员”,书中对于胡丕显的注释中写道“胡丕显系原子能所时期工作人员,时为核科技史的编写者之一”。工作人员还检索到,胡丕显翻译出版了《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去掉镣铐的普罗米修斯:关于伊戈尔·库尔恰托夫的故事》等有关苏联原子弹发展历史的书籍,他还曾参与《俄汉建筑工程词典》的编纂工作。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更多的档案信息能直接证明新疆学院的“胡丕显”与原子能所时期的“胡丕显”是同一人。
希望有知情的读者能够联系校史馆向我们提供线索,解密这份“胡丕显”注册证所蕴含的更多档案信息。

此为胡丕显写给钱三强的一封信件
(文字:蔡晓璐、王梦婕 图片:蔡晓璐 编辑:郭燕 审稿:王晨)